今天听放翁聊到了大公司的生态,有启发。就顺着一起来聊聊。

放翁说了两个在阿里,他认为做得好的生态/平台。一个是淘宝开放平台 + 服务市场,另外一个是1688诚信通体系(非互联网项目,算销售项目)。诚信通那边不太了解。开放平台 + 服务市场倒是作为局外人了解过。所以主要整理下这块的内容。

放翁认可开放平台 + 服务市场。他的想法是淘宝开放平台是依托于商家端的开放。商家的多样,需求自然也多样。不同订单体量、不同经营模式、不同类目。对店铺工具的诉求不一样。官方不可能全盘承接这些需求。官方可能去做基础的商品、订单管理工具,以及通用的数据应用(生意参谋)。但是不可能每个商家群体都照顾到。所以商家端的开放就变成必须要做的事。

另外,商家端的开放,也不会给平台带来风险。在商家层面,商家最终还是要在平台卖货,工具是用来提升经营效率。服务商层面,必须严重依赖平台的接口开放,包括数据的定义、数据的存储。平台的商业价值体现在工具可以帮助商家提高前端营销效率,后端供应链的能力,包括采购、仓储等等。商家利用工具提效。产生店铺GMV,去淘宝投放更多广告。ISV 围绕店铺经营场景做产品和服务,给平台方数据费用。获得软件/服务收入。形成正向循环。

比尔•盖茨对平台的定义是:当使用平台的用户获得的经济收益超过建立这个平台的公司,“平台”才真正成立。显然,淘宝商家产生的GMV远远大于服务市场,整体 ISV 的收益也大于服务市场本身。所以开放平台 + 服务市场确实是当之无愧。其他电商平台要做开放,首选参考对象一定是淘宝服务市场。

延伸一下朱啸虎对平台的解释,朱啸虎认为平台的组成部分包括:底层软件产品、开发框架、匹配、经济效益。

  • 底层软件产品:平台往往建立在现有的软件产品之上,本身就具备一些独立的价值。例如,iOS和安卓首先是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具有独立的功能(电话、文本、网络浏览器等)。这是早在外部开发者进行开发之前就具备的基础功能。服务市场同样也拥有基础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商品管理、订单管理、促销产品、数据产品等等。
  • 开发框架:任何平台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它必须开放平台能力,允许第三方开发者在此基础上为平台上的用户开发软件产品。淘宝开放平台定义了接口标准、数据存储标准。以及前端的QAP框架,淘宝小程序框架。
  • 匹配:帮助开发者分发应用,帮助平台用户发现满足他们需求的应用。后者尤其重要,因为平台承载着与用户或者说消费者之间的主要关系。服务市场所做的就是匹配ISV和商家场景。
  • 经济效益:最后,平台要能为开发者带来经济收益,帮助他们在平台上开创业务、商业变现,或是通过平台对他们原本的业务有所提升。这些收益可以是直接的(从平台获得收入),也可以是间接的(通过平台提高用户参与度或留存)。在淘宝开放平台中,商家、ISV、平台方都有获利。

总之,淘宝开放平台 + 服务市场,集合了底层软件产品、基于软件框架的开发能力,以及具有匹配和变现功能的商业生态。满足平台 = 底层软件 + 开发能力 + 商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