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时间看了下拍卖市场的情况,做个简单了解。

拍卖场景有很奇特,区别于一般交易市场的特点。

第 1 是供应商,比如司法拍卖中的法院,不属于工厂供应商,它的诉求很难说是赚钱。第 2 是大件产品的售后服务。和正常的商品的区别特点。这类也比较费功夫,房产、车的过户,具体区别有哪些?第 3 是价格。价格是消费者参与的,有些商品还有限价。

在需求侧。特殊的司法拍卖人群主要集中在 30 -50岁,在一线城市。有一定文化水平(拍脑袋估算要受过高等教育)。拍卖标的是车、房、土地、债权。这类产品消费低频、客单价高。下单周期长。需要更多的决策依据。比如房产。查封的房产是怎么回事,住进去的房产是否会有道德风险(周围邻居怎么看你?)。驱动力是性价比高,有 2 种情况,第 1 种是比新产品便宜(看出价策略),第 2 种是你在正常市场是买不到(司法拍卖类目是,但市面上的拍卖产品并不只是这样)。

供给侧。产品来源与法院、各个拍卖公司,它们的诉求理想态是:以最高的价格,最有效率的成交。还有一类供应商属于古器物经营者,这类商家看起来是把拍卖市场当成活动市场在做(和市场引导也有关系),这类还没有看到比较出彩的地方。

平台侧。平台的诉求:更多的拍卖人群、更丰富的拍卖品。更有效率的成交。拍卖市场也有细分垂直品类和多品类。

我觉得其中的关键点:

  • 这类产品的线下服务、线上引导。尽量标准化的做一些服务。提高拍卖参与人数,成交转化率。比如房产的流程体验,能否做到和房产之类一样,预约看房、物业、各类手续费等等;
  • 拍卖的场景划分,是新品破零,还是二手拍卖,还是捡漏。核心打的点重要。关于这一点。淘宝拍卖拍卖里,我有些疑问,下文再说。可以拿一些引流款,让新用户体验拍卖流程。
  • 到实际的拍卖场景中去,线下拍卖。有趣的拍卖活动。比如拍卖知名漫画手稿,是否能成为引流的常规手法。

再说一些实际的疑问。

淘宝拍卖产品,我看到很多是在拍卖环节,并没有消费者参与。看起来是因为商品类型契合(古器物之类),所以把拍卖当成活动在做。这里很尴尬,既没有转化,也影响消费者心智。这里延伸一个解法。这类古器物店铺,是否可以拿出一部分有特点的商品,就做实际拍卖。平台再对拍卖参与者做限制。比如淘宝 3 年用户。用来来提升淘宝老客户粘性。

另外看到淘宝拍卖里还有新品的 iPhone 在卖(新机/拆封机都有),这究竟适不适合?iPhone 的价格是确定的,这只能当作活动,而非常规拍卖产品。这类产品,其实不太适合做引流款。会影响拍卖市场。

关于拍卖市场。平台要决策,究竟是做商品交易市场,还是服务交易市场。这两个市场的划分:对于商品交易市场,用户最终会获得的是一个实体,不包含任何其他东西,比如买到了一瓶水、一包纸巾。而当说服务交易的时候,用户最终拿到的是一个结果,比如按摩,听课。服务交易市场,用户最终拿到的是一个结果,比如听课。区别的核心是标准化程度。当「交付」越不标准的时候,即会形成我们日常所说的「服务」。而这时候市场就会呈现出配对市场而非自由交易市场。某些类目肯定是需要服务介入。在市场里需要区分出来。拼多多的天天拍卖,就是直接做了商品交易市场。如果是都要做。在市场内的「摊位」,是否要划分好。

由于我本身没有在这个行业,权当产品体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