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监狱实验是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该实验由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菲利普·津巴多主持。时间在 1971 年夏天。

大意是在斯坦福大学一个精心布置的地下室中,选出 24 位大学生们被随机地分为“狱卒”和“犯人”,然而,实验仅仅进行一周,原本单纯的大学生,已变成了残暴的狱卒和崩溃的犯人。根据流传的时间轴表现是:

第一天,大家还相安无事。
第二天 “ 囚犯”便发起暴动,撕掉囚服上的编号、拒绝服从命令、取笑看守。津巴多要求看守们采取措施控制住局面。他们采取的措施包括强迫囚犯做俯卧撑、脱光他们的衣服,拿走他们的饭菜、枕头、毯子和床、让他们空着手清洗马桶。最后局面完全失控。
第五天,当津巴多的同事克莉丝汀受邀来到实验场所观察,并质疑这项实验的伦理道德。
第六天,津巴多停止实验。

这个实验的结论说明:环境可以逐渐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而情境可以立刻改变一个人的行为。讲出这个道理不以为然,但是看完这个实验的电影版和图书版还是相当震撼。这个实验有对应的电影《斯坦福监狱实验 The 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 (2015)》。和教授菲利普·津巴多图书《路西法效应》

万万没想到,在这个实验影响很多人后。这个实验居然在 2018 有了反转。2018 年,有媒体和当事人出来,公开说明斯坦福监狱实验是一个谎言。《The Lifespan of a Lie》有详尽的细节。当年的参与人员指出,饰演“狱警”的大学生,是受实验人员刻意引导而做出的表演。居然还有一份公开录音可以证明。

JAFFE: Generally, you’ve been kind of in the background. Part of that is my fault because I’ve gone along with when you wanted to sit outside while they were doing count. Or that sort of thing. But we really want to get you active and involved. **Because the guards have to know that every guard is going to be what we call a “tough guard.” **And so far …
JAFFE(津巴多的学生, 扮演典狱长的角色):一般来说,你都是在幕后工作。其中一部分是我的错,因为当你想坐在外面点名的时候,我已经同意了。或者类似的事情。但是我们真的很想让你积极参与进来。因为守卫必须知道每个守卫都是我们所说的“强硬点”,然而到目前为止..。

GUARD: I’m not too tough.
我不是很强硬。

JAFFE: Yeah. Well, you have to try to get it in you.
是的,你必须得尝试变得强硬起来。

GUARD: Well, I don’t know about that.
是吗,我感觉拿不准。

JAFFE: See, the thing is, what I mean by tough is you have to be firm, and you have to be in the action, and that sort of thing.** It’s really important for the workings of the experiment because whether or not we can make this thing seem like a prison, which is the aim of the thing depends largely on the guards’ behavior.**
你看,事情是这样的,我所说的强硬是指你必须坚定,你必须在行动中,诸如此类的事情。这个实验能不能成功,狱警的举动十分重要,因为我们的目标是让这个东西看起来像一个监狱,而它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狱警的行为。

所以这个实验又说明了什么。我想至少从侧面证明,游戏制定者想要越界和达到某种目的,可以说服很大程度上让参与者听从他。

回到实验的起初的第 1 个结论,不管实验真假,只在乎论据层面,实验结论根据我的社会经验,我认为没错,王小波说过:一个人的成长大体受到三种力量的左右:他父母的意愿,他的际遇,他本人的意愿。际遇就是一个人所处的环境。

无论哪种理论,个体和群体、世界,都在相互影响。至于如实验中“迅速的变坏”,取决于环境恶劣程度。这个反倒多数人不用经历。也就无关紧要了。